盆底肌修復真係可以改善陰道鬆弛?深圳婦科醫生拆解迷思+真實個案分享
「生完BB之後,連打個噴嚏都要夾實雙腿,驚唔小心漏尿……同老公親密嗰陣,佢成日欲言又止,自己都覺得『鬆咗好多』。」喺深圳某婦科診所,一位30歲嘅新手媽媽阿琳(化名)偷偷同醫生訴苦。呢種尷尬,其實唔少產後女性都經歷過。近年深圳嘅媽媽群組裡,「盆底肌修復」成為熱搜詞,但究竟係咪真係有效?係商家炒作定醫學實證?今日就搵來深圳婦科醫生陳醫師,用最貼地嘅方式同大家講清楚。
陳醫師一邊用模型比劃,一邊解釋:「盆底肌就好似一張『彈力網』,吊住子宮、膀胱同陰道。懷孕時BB重量壓住佢,順產時又可能拉扯過度,加上荷爾蒙變化,呢張網就會變鬆、失去彈性。」唔少人以為只有順產先會鬆弛,其實剖腹產嘅媽媽一樣會中招——懷孕後期嘅壓力已經足以令肌肉受損!
常見誤區:
「我仲後生,恢復得快,唔使做修復啦!」
→ 陳醫師搖頭:「肌肉嘅損傷係累積嘅,年輕時唔理,更年期後更容易出現尿失禁、子宮下垂。」
「做咗修復就即刻變返緊?」
→ 「唔係魔法,要配合時間同正確方法,急唔嚟。」
喺深圳,盆底肌修復項目愈來愈多,從醫院到產康中心都有提供。陳醫師提醒,選擇時要睇清兩大關鍵:
1. 電刺激療法
「好似幫肌肉『做gym』,用低頻電流刺激收縮,被動鍛鍊深層肌肉。適合初期唔識用力嘅媽媽,但一定要專業人員操作,否則可能過度刺激。」
2. 自主訓練(凱格爾運動)
「最平、最有效嘅方法!但8成人都做錯——唔係淨係縮肛門,要想像忍住小便同放屁嘅感覺,慢慢收緊、hold住5秒再放鬆。每日3組,每組10次,堅持3個月先見效。」
真實個案:
任職金融嘅Sandy(34歲)產後半年開始做電刺激+自主訓練,佢笑住分享:「頭一個月覺得冇乜變化,但堅持落去,而家抱仔行街就算咳嗽都唔怕尷尬。最驚喜係老公話『感覺好似拍拖嗰陣』,關係都親密咗!」
盆底肌修復
陳醫師特別強調,盆底肌修復雖然安全,但有幾類人要小心:
惡露未清 或 產後傷口未癒合 :建議產後6週檢查後再開始
盆腔急性發炎 :要先治療感染
嚴重子宮下垂 :可能需要手術配合
「有啲媽媽急住瘦身,產後瘋狂做跑步、跳繩,反而會加重盆底肌負擔!建議先修復再逐步恢復運動。」
深圳唔少美容院聲稱「徒手縮陰」「精油按摩即時見效」,陳醫師直言:「徒手按壓可能短暫有緊緻感,但治標唔治本;精油更可能刺激黏膜。想長遠改善,一定要針對肌肉本身做訓練。」
即使未生育,長期便秘、久坐、肥胖都會令盆底肌鬆弛。陳醫師分享近期案例:一位28歲OL因長期久坐同健身時錯誤用力,導致壓力性尿失禁,「唔好以為後生就唔關事,保養要趁早!」
「陰道鬆弛唔係缺陷,而係身體為生命付出嘅勳章。」陳醫師最後提醒,修復唔止為咗伴侶,更重要係預防長遠健康問題。深圳嘅媽媽們如果猶豫唔決,不妨先去醫院做個盆底肌評估,「知清楚自己嘅狀態,先至唔會畀人『水』去亂做項目!」